目录导航
联系我们
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赣州杨公风水择日网
站长:陈荣昌-道风
联系电话:0797-8403418
服务号:杨派风水学
手机:15979741319 13330183139
QQ:375211918
微信号:ypfs888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1864-131
公司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江新区赣江源大道15号星海天城三号楼508室
- 主要参与对象:全国各地风水专家、学者,民间风水师,企业家,在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社会风水爱好者。
- 活动主题:风水探秘 寻根溯源
于都杨公风水文化考察基地,旅游线路推荐方案
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杨公风水文化寻根之旅
——于都杨公风水文化考察基地,旅游线路推荐方案。
杨公风水文化寻根之旅
——于都杨公风水文化考察基地,旅游线路推荐方案。
风水术(又称堪舆、地理、相地、青乌、青囊术等),一般指勘察住宅(阳宅)和墓地(阴宅)的选址、定向、布局、营造的学说,是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术数。它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自从唐末国师杨筠松为避战乱,携宫中秘籍由京城长安来到虔州,在于都传授高徒,修研学术,创立了形势派风水;他及其弟子在于都留下了丰富的遗存和传说故事,于都是杨公风水文化传承的摇篮,又是杨公风水文化的圣地。形势派风水自唐代以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享誉国内外及东南亚的广大地区。近几十年来,各地风水专家、学者,风水师及风水爱好者纷至沓来,寻根探秘。特别是杨筠松墓葬地寒信峡药口(今杨公坝),寒信水库正在规划设计中,其墓葬地遗址不久将被寒信水库湮没,为满足和方便社会各界研学考察需求,特推出于都杨公风水文化考察研学旅游活动。
四、杨公风水主要作品遗迹及考察线路
唐末,杨筠松及其徒弟曾文辿、刘江东长期在于都从事堪舆理论与实践,虽经千年沧桑,在于都还可以寻找到他们留下的作品和遗迹。这些都是开展杨公堪舆文化研究的很好的宝贵遗产,推荐于都县杨公风水文化考察研学旅游线路:
于都县古城——祁禄山畚岭圩(专业风水师)——段屋乡寒信古村——寒信峡——宽田乡杨公坝——葛坳乡小源村----葛坳乡上脑村----葛坳乡澄江村。
具体行程根据活动对象的要求,可安排2-5天的活动时间。一般白天实地考察,晚上讲座交流学习。于都县杨公文化研究开发中心安排专业人员陪同考察讲解。
2日游行程:
D1:早餐后乘车从于都县城出发赴段屋乡寒信古村,探访寒信古村风水布局和古祠堂群及其它阴阳宅古建风水,了解客家风水风俗。中餐后乘车或乘船经寒信峡畅听杨公与寒信峡的传说故事,寻访药口杨公墓、碑,考察相传为杨公“板凳定向”选址的宽田乡杨公村管氏宗祠。返回寒信古村,晚餐及住宿在寒信古村。
D2:早餐后乘车前往葛坳乡小源村考察杨公选址的曾文辿祖坟蛛蜘结网形墓和曾氏祠堂(诚笃堂),乘车前往上脑杨筠松文化园,在上脑杨公祠拜祭杨公,考察刘江东望江虎形墓(专业风水师)、刘氏宗祠、刘氏古民居等古建筑,在上脑圩中餐后乘车赴澄江古村,考察刘江东为其女婿谭文谟选址的古村风水布局,寻访客家祠堂群等古建筑风水以及考察堪舆名师谭仲简墓。考察结束后从319国道返回县城。
3日游行程:
D1:参观考察于都古城风水布局,走访风水一条街——北门街,考察县衙门(今县政府)立向及“财兴号”“都尉第”等古民居的风水布局。中餐后乘车从于都县城出发赴段屋乡枫树村考察龙溪萧氏大宗祠、虎形墓、小佛岭仙鹤形的永灵寺及谢氏太婆墓(风水专业人士可选择前往祁禄山考察畚岭圩边由杨筠松所卜的张氏仙鹅形祖墓),乘车赴段屋乡寒信古村用晚餐,当晚住寒信村。
D2:早餐后探访寒信古村风水布局和古祠堂群及其它古建风水,了解客家风水风俗。中餐后乘车或乘船经寒信峡畅听杨公与寒信峡的传说故事,寻访药口杨公墓、碑,考察相传为杨公“板凳定向”选址的宽田乡杨公村管氏宗祠。返回寒信古村,晚餐及住宿在寒信古村。
D3:早餐后乘车前往葛坳乡小源村考察杨公选址的曾文辿祖坟蛛蜘结网形墓和曾氏祠堂(诚笃堂),乘车前往上脑杨筠松文化园,在上脑杨公祠拜祭杨公,考察刘江东望江虎形墓(专业风水师)、刘氏宗祠、刘氏古民居等古建筑,在上脑圩中餐后乘车赴澄江古村,考察刘江东为其女婿谭文谟选址的古村风水布局,寻访客家祠堂群等古建筑风水以及考察堪舆名师谭仲简墓。考察结束后从319国道返回县城。
考察研学旅游线路的亮点:带着朝圣的心情,寻根溯源。通过深入寒信峡药口寻访杨筠松墓、碑,到杨公坝、上脑杨公祠拜谒杨公风水祖师,了解杨筠松的生平及其弟子的传承。通过考察杨筠松及其弟子选址的阴、阳宅,了解形势派风水的基本理论体系。通过考察古城、古村,了解当地风水民俗和杨公风水在城市、村落布局、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和改善人居环境上发挥好形势派风水理论的作用。
五、于都杨公风水主要人物、景点
(一)唐朝国师杨筠松
杨筠松,名益,字筠松,号长茂,山东(山左)窦州人(祖籍今陕西华阴),世称救贫先生,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岁次甲寅三月初八日戌时。唐乾符六年(879年)黄巢攻破京城长安,唐僖宗朝国师杨筠松遂弃官携禁宫青囊秘籍南逃江西赣南避难,传授于都弟子曾文辿、刘江东,为人卜地,造福百姓。唐天祐三年(906年)岁次丙寅九月廿四日逝于于都县寒信峡跃口(药口),葬于寒信峡跃口(药口)芒筒坝(今为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坑口)。于都县博物馆收藏明代赣州知府叶梦熊所立杨筠松墓照碑一块和清代杨公弟子所立杨筠松神主碑一块,于都县人民政府于1991年在原立碑处重建杨筠松纪念碑。
杨筠松在堪舆学术上力主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位置,渐渐演变发展成为堪舆风水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亦称“赣派”,被后世堪舆界尊为“赣派”风水祖师,享有很高的声誉。据《四库全书》载,杨筠松著有《青囊奥语》《天玉经》《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等勘舆学理论著作。杨筠松创造了自唐代以来,有系统理论、有具体实践操作规程的中国堪舆,还独创了以磁针方位为正针做地盘、以日景方位为缝针做天盘,二十四山、七十二龙的杨公罗盘。杨筠松以其理论与实践,创立的形势派(又称赣派、峦头派)堪舆理论,开创了中华堪舆文化的新时代。
(二)于都杨公风水主要传人
据《雩都县志》(同治版)载:“雩自唐杨益以堪舆名世,流寓于兹,曾、刘诸公继之,为葬者师,代不乏人。”于都在志书上有记载的杨公堪舆主要传人有:
曾文辿,字继舆,号逸真,于都县曲洋小渊人(于都县葛坳乡小源村)。生于唐大中甲戌年(854年),卒于梁贞明二年(916年),享年63岁。曾文辿拜杨筠松为师后,择地从曲洋小渊迁居三僚定居,成为三僚曾姓开基祖。据《雩都县志》(清同治版)记载:“曾文辿唐崇贤里人。师杨筠松。凡天文、谶纬、黄帝内经之书,皆所究晰。尤精堪舆术。游袁州万载,爱西山之胜,谓其徒曰:‘死即葬吾于此’。按:邑曾氏之居小渊者,皆其子孙,其祠地其故居,宁都志竟载为其邑。非也。”相传,曾文辿在雩崇贤里黄禅寺遇见杨筠松,并拜杨筠松为师。曾文辿成为杨筠松收的第一个徒弟, 师徒俩爬山涉水,一生从事勘舆学术的研究实践,著有《八分歌》二卷、《泥水经》《青囊序》等传世。
刘江东,字渊则,名子昇,别名七碗、漆碗、晚年号刘白头,世称见道先生。于都县上老人(葛坳乡上脑村),生于大唐中和四年(884年),殁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享年89岁。因刘江东祖父为卢光稠参政,与杨筠松知遇,遂请杨公收其为徒。刘江东是杨公的主要传人和杨公堪舆理论实践的主要记录者之一,他传授不拘姓氏,好学者则传之,为杨公勘舆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著有《三宝经》《立锥赋》《乘生秘宝经》。
谭文谟,名承爵,全播次子,袭父爵,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卢光稠为虔州防御使时,与父全播共住虔,和杨筠松过往甚密,得杨公全书《天元一气篇》。后又娶刘江东之女,尽得江东堪舆术。公元920年前后,由刘江东选址在澄江村开基。著有《总索接木歌》。
刘谦,号德逊,字子期,生于宋淳化二年(991年),刘江东玄孙,宋吏部郎中,知袁州事。中年后因喜好堪舆研究,遂辞官归乡,得祖传地理,而精究之,衍口诀,著星龙、穴窍、案应、曜证、罗城、明堂、水口凡七篇,宜春韩巩题其书曰《囊金》,行于世。
谭仲简,名宽,字敦素,生于元朝末年,文谟第十八代孙。得祖传堪舆秘旨,复得司马头陀《天元一气论》,一生研究从事堪舆术,成为一代堪舆名师。据《谭氏二联族谱》记载,他造八卦阁立本邑北阙龙脑、东门外口开谭婆井,收刘基(明朝国师刘伯温)为徒,后游居湖北利川。著《天元一气论精注》《金函经》《堪舆总索》。
邱宏道,据《雩都县志》(同治版)记载:“西一坊人,博学能文。得郭璞《葬经》,究心三十年,遂精其术。与人言,必以忠孝为本。刘祭酒嵩与相善,称其有高世绝人之风,作序赠之。”
刘耀川 清代上脑人,江东后裔。据《雩都上溪刘氏家谱》中记载,其精于斯业,游闽漳数十年,晚而闭户注青囊、天玉多所心得。清邑人宋华国、宋昌杰分别作序赠之。刘耀川精堪舆之学,继承家传之法,特别是对点穴之法有独到的见解,著有《点穴赋》。
曾子南,现代堪舆家,祖籍于都县宽田乡山下村,生于1907年,殁于2006年。幼年从祖父研习堪舆术,1949年卜居台湾新竹,闲馀堪舆风水地理,渐获名气;1966年创办堪舆学会总会并任理事长,发行会刊,函授堪舆之术,以古验今,发表《撼龙救世经》等巨作百册;早期为台湾政要、企业界人士扦墓,名闻遐迩;在国内及华人世界堪舆界声誉很高,在台湾有堪舆教父之尊。
(三)杨公风水主要作品与遗迹
唐末,杨筠松及其徒弟曾文辿、刘江东长期在于都从事堪舆理论与实践,虽经千年沧桑,在于都还可以寻找到他们留下的作品和遗迹。这些都是开展杨公堪舆文化研究的很好的宝贵遗产,主要有:
1、小源村曾文辿家族墓地。位于葛坳乡小源村,这里是杨筠松徒弟曾文辿的故居地,现有一座“蛛蜘结网”形的曾氏祖坟,是杨筠松为徒弟曾文辿的父亲及先祖选的墓地,该墓是清道光十六年在原址上第六次重修,保存完好。
2、上脑村刘氏宗祠和刘江东墓。刘氏宗祠位于葛坳乡上脑村;刘江东墓位于葛坳乡曾子村天子岭,虎形王字穴,为刘江东与其父合葬墓,古墓于1981年重修。宗祠和墓地既为刘江东自己卜地扦址。
3、祁禄山张公允墓。位于祁禄山镇畚岭圩边。唐中和四年(884年)张公允迁居畚岭开基后,生前慕杨筠松之名,逐请他为其百年之后寻一吉地。此墓即杨筠松所卜,仙鹅形。现为畚岭张氏先祖合葬墓,于2001年重修。
4、风水古村澄江村。位于于都县葛坳乡,澄江村初起是由杨筠松之高徒刘江东,为其女婿谭文谟所选址布局的,也是谭文谟家族的起基繁兴之地。澄江村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水古村,是“江西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5、杨公风水圣地杨公坝。位于宽田乡杨公村,这里是杨筠松安葬的地方。据《于都县志》(同治版)云:“唐都监杨筠松墓,县东北八十里,地名跃口,今称杨公坝,明太守叶梦熊竖碑表之”。又云“杨筠松卒于药口(跃口)其徒曾文辿即于坝上择地葬之,因名杨公坝。”杨筠松墓被梅江水冲毁,具体位置无从考证,原明清二块碑石存于于都县博物馆,1991年于都县人民政府在原立碑处建立杨筠松纪念碑。地因人显,声誉远播,前来考察观光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纷至沓来,络泽不绝,这里是人们拜谒杨公的圣地。
6、杨公坝板凳定向的管氏宗祠。位于宽田乡杨公村,座落在寒信峡梅江边。传说为杨筠松择址定向而建,留下了“板凳定向”的传说故事,管氏族人为纪念杨筠松的功德,在祠堂上厅左侧建有“尚义祠”供奉杨筠松雕像和神牌。现祠堂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址上按原朝向重建,并经嘉庆三年,光绪二十年和近代多次重修,已经列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客家风水古村寒信村。位于段屋乡,寒信峡梅江东岸,自古是梅江交通上的重要码头。当年,杨筠松师徒来往赣州、于都、宁都、兴国的必经之地,在这里储满了杨公足迹和传说,杨公留下偈语:“头顶八字水,脚踏寒信嶂。那个做得到,代代出丞相”。杨公堪舆文化在寒信村得到传承发展,成为建造阴宅、阳宅选址,定向必取的民间风俗,杨公堪舆文化在寒信古村环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1年2月,评为“赣州市非遗小镇”和“江西省非遗传承(建设)小镇”;2022年10月被列为全国“非遗旅游小镇”。
8、于都古城(今县城老城区)。是在汉代“灌婴旧垒”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灌婴垒建于梅江与贡水交汇下方的贡江河畔,扼守在贡江古代军事通道上,属于典型的具有军事意义的城堡,主要功能用来驻扎军队。灌婴垒曾于三国吴嘉禾四年(公元235年)设南部都尉府,在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南部都尉改为南康郡至梁承圣元年(552年)间曾几度为郡治所。直到唐朝,军事意义上的城池基本没有改变。唐贞观五年(631年),因县治被洪水冲塌,县治始迁灌婴旧垒,至今有1390多年,特别是县衙门(今县政府)选址一直未变。过去有城墙,三面为护城河,清同治间有九巷十八街。现城墙、护城河虽已经消失,但古城环城路和街巷的脉络清晰,地形地势基本可辨。同时,还保留了许多明清建筑。当年杨筠松往来此地,对于都古城的布局也提出了建议,示偈“东迎真人、西归佛祖、南朝罗岩(南出光棍)、北望雩山”把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
于都县杨公文化研究开发中心
2023年6月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作者姓名,侵权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97-8403418 手机13330183139 微信:ypfs888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1864-131后台管理
ICP备案号:赣ICP备10002162号-29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