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杨派风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赣州杨公风水择日网
站长:陈荣昌-道风
联系电话:0797-8403418
服务号:杨派风水学
手机:15979741319 13330183139
QQ:375211918
微信号:ypfs888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1864-131
公司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章江新区赣江源大道15号星海天城三号楼508室
赣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特色有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这个城市是江西省各个城市里地面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一个城市;第二句话是这个城市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基本上都是宋代的文化遗存。比方说有宋代的古城墙、有宋代的街区、有宋代的古塔、宋代的文庙,还有宋代江面上架设的浮桥延续至今还在使用,还有风景名胜里面的郁孤台、八景台,都和宋代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郊区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天岩石窟,东郊还有一个古瓷窑。这个城市的文化元素的组合非常齐全。这座城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所以专家学者来考察过之后,称这座城市是一座宋城博物馆,我们的市民也自豪地说自己是一座江南宋城。
赣州除了这些历史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外,还有一些历史文化名人也到过赣州,其中宋代的苏东坡、文天祥、岳飞,明代的王阳明,还有南宋时期的辛弃疾,他们对赣州的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赣州市的风景名胜区八景台,位于三江口,坐落在赣州宋代古城墙上,这是赣州市城区里面最好,观景最佳的一个景点,它和苏东坡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年修建好以后,主持修建的长官孔中汉总结出赣州城比较好的景观有八种,登上这座高台能把这八种景观全部看到,犹如身邻其境,因此给这个高台取名叫八景台。当他离任时画了八幅图带回到老家。他在徐州遇到苏东坡,苏东坡看过八副图以后还没到过赣州,就为赣州的景观提了八首诗。后来苏东坡被贬岭南路过赣州又登临八景台,说这个地方确实不错,他原来所写的未能道其万一。说明苏东坡对赣南的山水风光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他后来在他的诗词里写到赣州城的景观是“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这两句诗词描写赣州的山水景观是非常到位的,赣州是一座山城,东边是五夷山,南面是南岭,西北面是罗霄山,三座大山在赣州交汇。在赣南盆地里面,所有赣南的水都集中到这里形成两江。“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山我们在城市里远远的看去象翠浪在那里翻涌,活灵活现的山的景观动起来了。“水作玉虹流”,三条江环绕着赣州城象玉虹的彩带一样环绕着赣州城。这种美好的山水景观能够激发出人们热爱这一方土地的热情,这就是一种山水文化的基础。正因为文人的加以咏叹,让我们感受到人文的因素融合在里面,无论是自然也好,还是人文也好,都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当年辛弃疾来到赣州,当时所处的是一个战乱不已的年代,南宋时期中国淮河以北都被外族占领,辛弃疾来到赣南,他忧国忧民的同时,也以山以水开始写词,把山水的气势写出来,抒发一种抗战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诗词写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处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诗词中多次写到山水,通过写山写水抒发了词人抗战救国的伟大政治抱负:青山你挡住了我的视线,但你挡不住滔滔东去的大江,大江必定要冲破大山的重重阻隔。这表面上是写赣南的山和水,写山水的景观和气势,其实深层次的抒发了诗人抗战救国伟大的政治抱负。
词人是山东济南人,一直想领兵打仗收复丢失的北方半壁河山,这两句就抒发了词人抗战救国的伟大抱负,词人又是以山水入词体现他抗战救国的政治抱负。
赣南是一个山水城市,同时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历史文化内涵一代代积淀下来。
当时南宋时期这里行政建制叫赣州,文天祥在这里当知州,他是赣州赣江下游两百公里以外吉安人,他在这里当知州时面临着外族入侵,他在赣州起兵带领赣州军民一直下到杭州勤王,由于当时的政治格局抵挡不住元兵的进攻,他退居到赣南、粤东这一带,带领客家人进行抗元的斗争,然后在广东新会崖山被俘。
文天祥抗元的遗迹在江西赣南、广东客家人居住地区有很多。景点象赣州城文天祥起兵的地方就是赣州府的府衙,现在还保留了一点当时的内城城墙。另外在兴国的宝石寨,传说是当年文天祥在山顶驻扎建立的山寨,率领军民抵抗元兵。文天祥在客家人心中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人物,被客家人尊奉为一个神圣化的人物,在历史上,客家人有一种坚决抵抗外族侵略的传统。
赣南人民有很多的家谱都是请文天祥写的序。象文天祥这个民族英雄代表性人物他的诗中也写到了赣南的山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探零丁”,惶恐滩就是赣江十八滩之一。这就是赣南的山水,赣江在赣州城下汇合以后,向北流去,就遇上了赣中山脉玉霄山脉,赣江横切这条山脉,在河道上形成赣江十八滩,惶恐滩就是其中的一滩,过去在这里行船很危险的,文天祥经常来往于赣州和吉安,知道这个地方,所以当时用这句来形容当时的国家政治局势是很贴切的,国家已经到了危难时期了,就象国歌里唱的一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从赣州起兵到零丁洋被俘,这是描述他抗战的一生。
明朝王阳明先生也在赣南生活过。他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他在赣州市郊区的通天岩结庐讲学,他讲的也是赣南山水“青山随地佳,其比故园好,但得此生闲,尘寰一蓬岛”。祖国的山河到处都很美,我来到这个地方感觉比家乡还要好,我虽然还在尘世中,但是我来到这个幽静的山谷中仿佛来到了蓬莱仙境。这是明朝一位哲人对赣南山水的应用,又留下了一段文史佳话。
毛主席当年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闹革命,他同样也引用赣南山水,“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都是毛主席诗词里面写出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里闹革命时期对这里的山水还有一番赞誉,让我们又感受到赣南山水的美好。
赣州在客家文化的行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客家人的祖先在北方,从东晋以来主要是由于战乱饥荒而不断向南迁徙,由黄河到淮河,再到长江,沿着长江南岸继续南迁,一个是湘江,一个是赣江,湘江的源头在广西,那边是少数民族地区,客家人当时就是选择赣江这条道,由北向南,越过十八滩,那是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具体位置就是赣州和吉安中间的河道上,进入赣南山区,然后找到一个相对政治比较安定的地理环境,经过文化心态的调整和整合,定居在这里,形成这样一个适合赣南生活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客家人,客家人在赣南形成以后继续向南迁徙,进入闽西,然后进入粤东,在粤东发展到客家文化的最高形态,再播迁到海外和中国的西南地区,赣州起了客家摇篮的作用,客家人从北方来后首先在这里形成,客家文化在这里形成,然后发展到闽西,成熟于粤东,再播迁到海外和中国西南地区。
赣南的客家人保持了很多客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第一个是客家人保留的语言比较特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中原唐宋时期的古汉语的语言语音语调语法特点。第二个是社会结构,客家人更多的保留了唐宋时期以家族为核心的组织结构,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中国已进入以家庭为主,但是客家人还是以家族为主,一个大家长,下面带着几十人,上百人,来共同起居劳动,这是客家人的特色。客家人还保留了许多唐宋时期的文化思想,比如饮食习惯、典章制度等,这种文化思想在客家人的文化中保留了下来。在节令方面,像端午节,中秋节,都和中原的文化系统是一样的,但是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就跟汉人不一样,比如说,有的地方8月15号是中秋节,但是少数民族过的是8月16日,客家人保留了从中原的民俗习惯。客家民居是跟它的社会形态配套的,客家人的组织形式是家族式的,它就不是五口之家,他是一个族,这就必须给它提供一个起居空间,这就是我们说的房屋,客家人的房屋是很大的房屋,是大批量的建筑,请你注意,宋代以后的营造法式出台以后,对老百姓建房子有很严的限制,是不能超过规格的,客家人不管这一套,客家人建大批量的房屋,九井十八堂,这在北方地区是不可能的,为了保卫家族,在四周建上碉堡,高大的围墙。
客家人居住在闽粤赣山区,但是在明朝以来,客家人一直向海外移民,客家人更早的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首先从生活的文化群体来讲,他有革命性的文化传统,再加上地缘条件的影响,所以起来革命。从近现代历史来看,洪秀全起义,他是典型的客家人,他就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孙中山是典型的客家人,他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来,造就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的翻译者郭大力就是我们赣南人。
另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国共分裂,毛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赣南山区恰恰符合这种条件,毛主席利用这种封建割据的地理形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赣南、闽西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客家人跟着毛主席闹革命,在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北上时,大量客家子弟跟着工农红军的队伍进行了长征,兴国县有名有姓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有两万三千多人,可以这样说,每长征一华里,一个客家人就会倒下去,我们可以想象客家人参加革命的热情。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作者姓名,侵权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97-8403418 手机13330183139 微信:ypfs888 全国统一热线电话:400-1864-131后台管理
ICP备案号:赣ICP备10002162号-29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