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与“风水”
发布时间:2021-06-04
  被誉为“客都”的广东省梅州是个有着美丽风景的地方。有人曾把这里的景致比喻为一幅“天人合一富于诗情的山水画”。梅州的客家先民都是从遥远北方迁移过来的,他们在梅州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开荒种地,依山靠水,赖以生存。因而这里的客家人祖祖辈辈都对山水怀有深厚的感情。让我们来共同回味梅州的客家人与山水的故事。
  客家人大都傍山而居,靠山吃山。旧时的梅州客家人是这样形容自己和山的关系的-- “深山最深处,禽落自成村;结庐在山顶,圭窦而荜门。牵牛天上出,鸣鸡林外闻;方知吾客族,住遍岭头云。”
  客家文化中最具概括性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梅州的客家人正是如此。他们把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看成自己宝贵的精神物质。每到中国农历春分谷雨的时节,这里的客家人通常都会举办一场庄重的祭拜仪式。人们在这个特殊节气里的祷告不是纪念先人,而是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许多村民祭拜的是村口种植的五棵被尊为五谷树的树木,它们的枝繁叶茂象征着五谷丰登。人们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发自内心的信念与寄托。
  客家人建房讲究“风水”。这一习俗在现代客家人眼中依然十分重要。关于客家人的“风水”,专门研究客家民俗的广东梅州嘉应大学讲师阎恩虎先生是这样说的:
  “'风水'的思想实际上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珍惜生活的一种理念。就是要努力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说现在风水观对我们还有不少的启示,它其实表达的是一种人类要努力和自然溶为一体的思想。客家人的风水观不完全是迷信的,它其实是在教早的时期人民科学思想的一种朴素体现。”
  客家传统的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客家的传统民房多为依山建造,屋后几乎都有一丛浓郁茂密的树林。纵然是在平坦地形上建房,也要在屋后人造土坡(当地叫做花台)上种植四季长青的各种竹木,少则几亩,多则几十、上百亩,视房屋规模而定。这些树林,大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有的是单家独院后面营造,大多则是以自然村落后山成片营造,树龄已有数十乃至几百年。这些树林,起着固水土、挡风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房屋的多种作用,当地称为风水林,也有的称为水源林。这些风水林在客家人眼中是神圣不可侵犯,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风水林中的树木,多为耐贫瘠、干旱,生命力较强的红栲、楠木和竹类。树干高大、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浓荫蔽日,一般都能活上百年数百年,以至千年而不败。客家的村头或村落间都种有风水林兼做村界水各村都有自己的生产生活范围和小环境。各个村寨前,都有一条溪水弯弯绕绕从屋前后流过,溪边种植树木、果林,村寨前则是阡陌纵横的田野,围龙屋掩映于葱茏的绿树间,充满田园韵味。

相关信息